第十一章
 (一) 名词解释    
1.子宫颈癌:
解:
  由子宫颈被覆上皮和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35~55岁多见,其发生可能与早婚、多产、性生活紊乱及病毒感染有关,组织学类型主要有鳞状细胞癌和腺癌。
2.子宫颈原位癌 :
解:
  指癌细胞局限于官颈上皮全层内,尚未突破基底膜,无间质浸润,又称上皮内癌。
3.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
解:
  官颈原位癌细胞由粘膜表面沿基底膜延伸至腺体,使整个腺体或其中一部分被癌细胞所代替,但腺体轮廓尚存,腺体基底膜完整。
4. 宫颈早期浸润癌:
解:
  为了更好描述从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呈一逐渐演化的级谱样变化,新近分类将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称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I相当于I级非典型增生;CIN II相当于II级非典型增生;CIN III则包括III级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5.宫颈浸润癌:
解:
  指宫颈上皮内癌突破基底膜,但浸润深度仅在3~5mm 以内,在固有膜中形成一些不规则的癌细胞条索或小团块,一般只能在显微镜下证实,故又称镜下浸润癌。
6. 水泡状胎块:
解:
  指癌组织浸润深度已超过基底膜下5mm,肉眼观类型有菜花型、溃疡型和浸润型,镜下表现为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癌和腺癌,己出现临床症状。
7.恶性葡萄胎:
解:
  为一种滋养层细胞起源的良性肿瘤。肉眼观:大部分或全部胎盘绒毛显著肿胀,子宫腔内充满无数大小不一的水泡,内含清亮液体,壁薄,相互有细蒂相连,状如葡萄,故又名 葡萄胎。镜下具有三个特征:①绒毛间质高度水肿;②间质血管稀少或消失;③滋养层细胞不同程度的增生。
8.粉刺癌:
解:
  多继发于葡萄胎,除具有葡萄胎的病变外,更重要的特点是水泡状绒毛侵入子宫肌壁深层,而致子宫破裂引起大出血,并可发生局部和远处转移;滋养层细胞增生及异型程度更显著;临床特点为在葡萄胎排出后,妊娠试验持续异常,出现持续、不规则阴道流血,胸片示肺内往往有转移灶,有时阴道可出现紫兰色结节。
9. 小叶原位癌:
解:
  乳腺导管内癌的癌细胞位于扩张的导管内,末突破基底膜,癌细胞排列紊乱,分化程度各例不等,中央可发生大片坏死。此时肉眼观,切面上可从臂腔中挤出灰白、灰黄色膏状物,似皮肤的粉刺,故名。
10.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解:
  乳腺小叶体积增大,小叶结构保存,末梢导管扩张,其中充满单一松散排列的癌细胞。癌细胞呈圆形,大小形状较为一致,核大无异型,核分裂相很少,基底膜完整。多见于绝经前妇女,临床检查时肿块不明显。
11. Paget’s病:
解:
  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乳头及乳晕皮肤糜烂、渗液、结痂、粗燥,呈湿疹样改变,故又称湿疹样癌。镜下特征为表皮内见Paget细胞,散在或巢状排列,细胞体积大,透亮,境界清楚,常与其他乳腺癌(多为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并存。
 (二) 填空题    
1.宫颈癌的发生与初次性生活年龄小、性生活紊乱、宫颈损伤、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其中起重要作用的病毒是
正确答案:
HPV HSV II
2.宫颈癌的组织发生来源于
正确答案:
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的鳞状上皮 柱状上皮下的储备细胞 子宫颈管粘膜柱状上皮
3.宫颈癌的发生过程包括
正确答案:
官颈上皮不典型增生 原位癌 早期浸润癌 浸润癌
4.宫颈癌的组织学类型有
正确答案:
鳞状细胞癌 腺癌 腺鳞癌
5.葡萄胎可分为两种亚型:
正确答案:
完全性葡萄胎 部分性葡萄胎
6.葡萄胎的组织学特征有
正确答案:
绒毛间质高度水肿 间质血管消失 滋养层细胞显著增生
7. 绒毛膜癌的镜下特点 ; 易经 途径转移 。
正确答案:
大量异常增生的滋养层细胞 明显的出血坏死 无绒毛结构 血道
8.乳腺癌的好发部位是 ,  90%乳腺癌起源于 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 ,  最早常常转移到
正确答案:
乳腺外上象限 乳腺导管上皮 浸润性导管癌 同侧腋窝淋巴结
9.起源于滋养层上皮的三种常见肿瘤有
正确答案:
葡萄胎 恶性葡萄胎 绒毛膜癌
10.乳腺浸润癌病理组织学类型有:
正确答案:
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小叶癌 髓样癌 胶样癌 乳头湿疹样癌
 (三) 简答题    
1.宫颈浸润癌的肉眼观类型有哪些?形态特点如何?
解:
  宫颈颈浸润癌根据其生长方式,肉眼观可表现三种类型:①菜花型:浸润癌的早期常呈结节状,后肿瘤增大,呈灰白或淡粉红色乳头状或菜花状,触之易脱落,因继发感染和肿瘤坏死,常伴有稀薄、黄色、恶臭液形成,本型最常见。②溃疡型:此型较少见,多因肿瘤中心部位发生坏死脱落所致。病变严重时,因坏死组织大量脱落,可形成火山口状缺损或溃疡。一旦坏死物阻塞颈管合并感染可致颈管内积脓。③浸润型:最少见,肿瘤以内生性生长为主,浸润宫颈管壁。
2.葡萄胎的病理变化是什么?
解:
  葡萄胎病理变化之肉眼观:子宫腔内充满无数大小不等的水泡,成串状如葡萄,水泡间有纤细的结缔组织索相连。水泡直径自1cm到2cm,壁薄而呈透明或半透明状。镜下观:水泡有三个特征:①绒毛间质疏松水肿;②绒毛间质血管减少或消失;③绒毛滋养层细胞显著增生。
3.绒毛膜癌的病理变化是什么。
解:
   绒毛膜癌为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层细胞肿瘤;其发生常与妊娠有关。肉眼观:肿瘤呈暗红色,质脆,呈结节状,突向宫腔内。镜下特点:①癌组织由异常增生的两类滋养层细胞组成,即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细胞分化不好。细胞滋养层细胞胞浆丰富淡染,核空泡状,细胞境界清楚。合体滋养层细胞体积大,胞浆红染并互相融合;核椭圆形,核分裂相常见。②出血坏死明显。③无血管间质。④无绒毛结构。绒毛膜癌易血道转移,最多见转移至肺。
4.试从病理学角度比较葡萄胎、恶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的异同点。
解:
  共同点:①起源于绒毛滋养层细胞;②滋养层上皮不同程度的增生。
  不同点:葡萄胎有绒毛结构,但不具侵袭性;恶性葡葡胎有绒毛结构,并具侵袭性;绒毛膜癌无绒毛结构,增生的滋养层细胞具侵袭性。
5. 乳腺癌的常见组织学类型有哪些?
解:
 根据肿瘤的起源、结构特点及有无穿透基底膜,可将乳腺癌分为两大类:
  (1) 非浸润癌(原位癌) 导管内癌
         小叶癌
  (2) 浸润癌 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小叶癌
     髓样癌
      胶样(粘液)癌
     乳头湿疹样癌(paget's病)
6.乳腺癌有哪些肉眼改变?是如何产生的。
解:
 (1)无痛性肿块:最常见,起初尚可被推动,随着肿瘤的浸润性生长,可累及胸部肌肉和胸壁深筋膜,肿块固定而不可活动。
  (2)乳头凹陷:如肿瘤位于乳头深部,因肿瘤内增生纤维组织的收缩而致,有时成为病人所察觉的第一体征。
  (3)局部皮肤呈现桔皮样改变::癌肿扩展到淋巴管,淋巴管阻塞以及随之出现的淋巴液回流障碍而引起局部淋巴性水肿,局部皮肤增厚,但因受毛囊和汗腺牵制的皮肤相对凹陷,因此形成。
  (4)急性炎症反应:多见于妊娠妇女,有时肿瘤生长迅速,出现红、肿、触痛等症,被称之为炎性乳腺癌。
  (5)其他:乳腺皮肤湿疹样改变。
7.简述乳腺癌的转移途径。
解:
  乳腺癌可发生淋巴道和血道转移。乳腺的淋巴管很丰富,约2/3浸润癌的病例在确诊时已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最早常转移到同侧腋窝淋巴结,晚期可转移到锁骨内、胸骨旁及纵隔淋巴结,偶尔可转移到对侧腋窝淋巴结。晚期乳腺癌,血道转移常以肺、骨、肝和肾上腺等为多见,其次可转移到脑、脾、垂体等。
 (四) 论述题    
1.试述宫颈癌的病理类型、蔓延和转移途径,以及严重后果?
解:
  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宫颈浸润癌按其生长方式肉眼观可表现为如下四种类型:①菜花型:早期常呈结节状,后肿瘤增大,呈灰白或淡粉红色乳头状或菜花状,触之易脱落,因继发感染和肿瘤坏死,常伴有稀薄、黄色、恶臭液形成,本型属最常见的肉眼类型。②溃疡型:此型较少见,多因肿瘤中心部位发生坏死脱落所致。病变严重时,因坏死组织大量脱落,可形成火山口状缺损或溃疡。一旦坏死物阻塞颈管合并感染可致颈管内积脓。③浸润型:最少见,肿瘤以内生性生长为主,浸润宫颈管壁。④糜烂型:似慢性宫颈炎的宫颈糜烂,呈红色,细颗粒状。宫颈癌在镜下可分为鳞形细胞癌、腺癌和腺鳞癌,但以鳞癌占极大多数(95%以上)。糜烂型镜下为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其他三型为浸润癌(鳞癌或腺癌)。
  宫颈癌的蔓延和转移途径:①直接蔓延:向上浸润破坏整个宫颈段,但很少侵犯子宫体;向下浸润至阴道弯窿及阴道壁;向前侵及膀肮,引起膀恍阴道痰;向后侵及直肠,引起直肠阴道矮;向两侧侵及子宫旁及盆腔组织直至骨盆壁。②淋巴道转移:首先转移到子宫旁淋巴结,然后可继续转移到闭孔、髂外、髂总等盆腔淋巴结。③血道转移:少见,主要转移至肝和肺。
2. 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展过程及形态特征是什么 ?
解:
  宫颈浸润癌可引起阴道白带多、疼痛和不规则流血,在性交或妇科检查时发生接触性出血。癌肿晚期可引起阴道不规则流血、继发感染、输尿管梗阻以及肿瘤转移等。死亡原因多见于癌组织坏死引起的大出血和继发性感染所致的败血症,或死于双侧输尿管被侵犯阻塞所致的尿毒症。宫颈鳞癌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原位癌、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
  (1)原位癌:指癌细胞局限于整个宫颈鳞状上皮层,常由不典型增生发展而来,基底膜完整无间质浸润,故又称上皮内癌或0期癌。若原位癌细胞由粘膜表面沿基底膜延伸至腺体,使整个腺体或其中一部分被癌细胞所替代,但腺管轮廓尚存,腺体基底膜完整,这种变化称为原位癌累及腺体,仍属原位癌。
  (2)早期浸润癌:呈镜下浸润,但浸润深度仅在3~5mm之内。有时癌细胞生长可将基底膜推向深层,并突出如舌状。早期浸润癌甚少发生淋巴结转移。
  (3)浸润癌:癌肿浸润深度已超过5cm,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带状。镜下可按其细胞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低三级。分化高者可见角化珠和细胞间桥;低分化者细胞异型性大,细胞体积小,呈圆形或梭形似基底细胞,无角化珠和细胞间桥形成;中等分化者则界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