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是成人高等教育医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核心任务是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课程定位于“夯实基础,拓展知识,培养能力”。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学员能够掌握病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能够利用所学过的医学基础知识去认识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以及根据病理变化来解释临床现象和把握疾病的发展规律;学员自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二、教学内容覆盖面
教学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阐述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等基本病理变化,也就是疾病的普遍规律(共性)。各论,如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等章节则介绍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病变及其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个性)。
三、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
理论教学环节:导学+教学+辅学+促学
导学:有课程的总体导学、章导学、知识点的案例导引,还有实践环节的实习指导、实习视频讲解等,使学生能够对本课程、每章内容和知识点内容有所了解。
教学:以知识点为学习单元,采用视频讲解+电子教案的形式来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教学中融入丰富的病理图片和实际案例的分析,将理论和实践相联系。
辅学:提供章小结、病理图片、尸解视频、病变动画演示等教辅资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提供在线留言、课程论坛、实时答疑等师生交流途径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自学。
促学:提供知识点、章自测、在线作业、模拟试卷等多种评价方式来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课程中安排的多种实践环节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教学环节
组织学生参与网上的病案讨论、虚拟实验,观看实习讲解;提交实习报告。
学习评价方式多样
本课程的综合评价由形成性考核、实践活动考核和课程考试组成,并提供学生自我评价的功能。
(1)自我评价。提供学生查看学习进度、进行自我测试的功能,便于学生随时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2)形成性考核。该项考核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平时参与学习活动。
(3)实践活动考核。要求学生参与实际的实习活动和网上虚拟的实践活动中。
四、授课对象及要求
护理学、临床医学、检验、影像等本、专科医学专业成人学员或全日制在校生。已经学习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学及免疫学等医学基础学科。